近期國內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主要針對美國打壓遏制中國發展新興半導體光電產業敵視行為。依據公開資料查詢,我國還有一種稀有金屬,可能成為下一個管制對象,據相關咨詢機構統計,美國的儲備可以維持1年,日本的儲備可以維持3個月,歐洲各國的儲備更少。一旦我們限制這種金屬出口,歐美日的國防設備生產將面臨嚴重問題。這種稀有金屬并被中美歐英日加澳等多個國家列入《關鍵戰略緊缺礦產清單》,且全球已探明的金屬資源量僅8萬噸,通常又以伴生礦開采,目前的工業提純的方法生產金屬的回收率大約50%,但在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高精尖科技產業革命中極為關鍵、無法忽視的極為關鍵且重要的戰略性金屬,它就是三稀金屬—銦。
除了儲量少,金屬銦與鎵和鍺一樣,都屬于“伴生稀有分散金屬”,主要伴生在多金屬鋅礦中。想要提取銦金屬,必須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金屬鋅產業鏈。因為銦的伴生比例很小,只有大規模生產鋅,才能獲得很少的銦。
我國在銦儲量上,位居世界第一,85%的銦儲量在中國,而成品銦幾乎只有中國在出售。如果我們銦進行出口管制,那么歐美的國防、顯示器、航空航天產業將面臨滅頂之災。
這種金屬就是—元素銦(Indium)由德國學者Reich和Richter于1863年發現,在元素周期表中排行第49,他們在利用光譜法測定一種鋅礦石中鉈的含量過程中發現了一種看起來很軟的新元素——銦,確認光譜中有一條靛青色的明線是屬于這個新元素的,并以靛青(Indigo)為其命名,并于1867年在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中首次展出。化學符號In,原子序數49,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五周期。銦為銀白色金屬,是一種具有金屬光澤的金屬,常溫下不為空氣或硫氧化,加熱到超過熔點時,迅速與氧或硫化合。熔點156.61 ℃,沸點2080℃,密度(20℃)7.31克/立方厘米。銦金屬可塑性強,有延展性,可制成極薄銦片。即便是用尖銳的物體在它的表面上刻畫,也能夠很快地恢復原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