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講兩件事。
第一件是,華為再次遭遇更加全面的芯片封鎖,4G芯片也不許賣了,華為手機業務基本上要完蛋了。
第二件是,美國聯合日本、荷蘭封封鎖對中國的半導體設備出口,不僅EUV光刻機不賣了,DUV光刻機也不賣了。中國的整個芯片代工產業將面臨釜底抽薪的格局。
我們先講第一件。美國對華為的打壓是無所不用其極,原來是封鎖5G芯片,讓華為無法生產5G手機。這讓美國蘋果公司重新統治了中國高端手機市場的同時,再讓高通對華為銷售4G芯片,美國人直接贏麻。而華為呢?除了茍活,只能積極發展汽車業務,謀求新生。
在手機業務方面,華為麒麟芯片的出貨量降低至零。從反超高通,到出貨量為零,華為麒麟5G芯片基本上是被干死了。在市面上,華為5G手機再也看不到了,消費者只能買到華為4G旗艦機。
昨天,隊長從白云機場回來,機場里掛著華為mate 50旗艦機的廣告,可從始至終都看不到5G的字眼。可即便賣4G旗艦機,華為憑借自己強大的品牌號召力,還是生存了下來,沒有立馬就死掉。
可現在,美國把高通4G芯片也禁了,華為想繼續生產手機,就只能轉購臺灣聯發科的4G芯片。可這也不靠譜。美國可以要求臺積電禁止代工華為5G芯片,也可以要求聯發科禁止對華為銷售4G芯片。
如果美國把高通和聯發科的芯片都對華為禁止銷售,那么,華為手機業務基本上就可以宣告玩完了。紫光集團旗下的展訊倒是可以供應4G芯片,可展訊芯片的技術實力遠不如聯發科和高通。搭載展訊芯片的華為手機,難以讓市場里的消費者買單。
相比于華為被全面封鎖而言,對中國高科技產業影響更大的是,美國、日本、荷蘭聯合封鎖對華半導體設備出口。這不只是對中國芯片產業“卡脖子”了,而是釜底抽薪。
全球先進半導體設備基本上就是被美國、日本和荷蘭所壟斷。當他們三家聯合起來封鎖中國時,中國半導體產業就迎來了最黑暗的時刻。其中,在某種程度上,荷蘭和日本是競爭關系。可在美國的攛掇之下,荷蘭和日本站在了一起,共同封鎖中國。
全球光刻機企業前三名分別是荷蘭阿斯麥、日本尼康和東京電子,其他都不足一提。這三家巨頭基本統治了全球光刻機市場,其中荷蘭是唯一能夠生產EUV光刻機的國家,而日本則在DUV光刻機領域和荷蘭相互競爭。在該封鎖令未出之前,荷蘭曾多次公開表示,要加大對中國DUV光刻機的出口量。
這不是對中國好,而是想打壓中國本土DUV光刻機企業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壟斷中國DUV光刻機市場。日本也曾被中國視為荷蘭DUV光刻機的重要替代方,可岸田政府上臺后,比安倍政府更加親美,更加反華。這讓中國從日本引進DUV光刻機的計劃也破產了。
那么,美、日、荷封鎖對華半導體設備出口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在隊長看來,這是目前為止,西方國家對中國芯片制裁最為強力的舉措,原來我們叫“卡脖子”,現在可以升級為“噶腰子”了。他們要噶斷中國高科技產業的腰子,至少帶來三大負面影響:
其一是,中國不僅無法制造高端的5G芯片,可能接下來連相對低端的4G芯片制造也受影響。當前,中國芯片制造最大的瓶頸是14納米以下的先進制程難以攻克。而無法攻克的直接原因就是,沒有先進的EUV光刻機。在國產EUV光刻機一片空白的情況下,只要荷蘭不對中國出口EUV光刻機,只要中國沒有收復臺灣,就無法攻破5納米芯片制程工藝。
而今,DUV光刻機也被納入封鎖領域。DUV光刻機的封鎖對中國的影響可以分成兩部分來看,一方面是,中國不能新增DUV光刻機,也就不能新建芯片生產線了。沒有EUV和DUV光刻機,中國的芯片產能提升,將陷入極大的困難。
另一方面是,中國的存量DUV光刻機數位居全球第一。美國、荷蘭和日本是否繼續履行商業合同,為中國的DUV光刻機使用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和技術支持。如果美國、荷蘭和日本把DUV光刻機相關的零部件、原材料和技術支持也掐斷,那中國現有的芯片產能也會面臨巨大的挑戰。
屆時,擺在中國面前的第一大難題就不再是研發和量產本土DUV和EUV光刻機了,而是先把尚未國產化的重要零部件搞定。在整機上已經嚴重依賴西方了,至少在重要零部件方面,要先實現國產可替代,別把已經買回來的DUV設備變成僵尸了。
其二是,對中國高科技產業升級形成巨大阻力。當代的高科技產業升級是離不開先進芯片的,如大數據、人工智能、先進算法等相關芯片技術,基本都掌握在高通、英特爾和英偉達的手里。
中國不缺乏芯片研發公司,可如果研發出來的先進芯片找不到能夠生產的代工廠,這就極大地打擊中國芯片研發公司的積極性。任何一家芯片公司都是要追求盈利的,是要能生產,能銷售的。華為麒麟5G芯片為什么會死掉?是華為麒麟的芯片研發技術不夠強嗎?并不是。而是華為5G麒麟芯片生產不出來了,出貨量被破降到了零。
誰會愿意成為下一個麒麟芯片呢?美日荷對中國的半導體設備封鎖,打斷了中國芯片產業的正向良性循環。企業可以投入,但沒有產出了。
其三是,技術合作中斷,人才外流。在高端半導體領域,中國大陸人才極為稀缺,核心人才大多來自于美國和中國臺灣,其中又以美籍華人和臺灣人為主。我們不能說這些外籍華人或者臺灣人不愛國,他們能夠參與到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中來,就是對大陸半導體產業的最大支持。
可是,他們選擇來到大陸,也是看中了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所帶來的巨大的人生機遇。我們不能只談貢獻,而不談回報。當美國逼迫這些高技術人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時,美國擁有產業優勢,可以提供更好的待遇,更明確的機遇,可大陸卻只能從一片迷霧之中去重新摸索,去建設國產半導體產業鏈。
如果沒有濃厚的中華民族情懷,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顧小家,而舍大家,這也是人之常情。我們將難以從全球招攬最頂尖的人才,我們恐怕又得依靠二流學校培養的二流人才,去開辟一流行業,突破頂尖技術封鎖,打贏這場翻身仗。
在歷史上來看,中國的很多頂尖技術突破都是由二流學校所培養的二流人才所完成的。被美國逼到今天這一步,中國半導體產業已經沒有任何退路可言。美國一步步地包圍封鎖,只是在不斷地提醒我們:不要抱有任何幻想,芯片產業必須如軍工產業一樣,全面國產化,一個螺絲都不能要美國的。
除了全面國產化,我們沒有其他任何選擇。